2018年,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我校设立了“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为推进博士后站的事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博士后人员的科學研究作用,加强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云南省有关规定,我校“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级)计划招收2021年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事项如下:
一、招收條件
(一)擬招收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應爲新近畢業的博士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2018年6月及以後畢業)。
(二)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三)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的博士畢業生,並達到以下條件之一者,年齡可放寬到40歲:
1.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獲校一等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或同等級別獎學金。
2.主持或作爲主要執行人(排名前5)承擔過省部級以上項目。
3.攻讀博士學位以來獲得過省(部)級以上獎勵(主要完成人)。
4.獲得國際知名院校博士學位的外籍或留學回國人員。
5.獲得校級以上優秀博士論文者。
(四)不招收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在職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一般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二、崗位待遇、職責
(一)崗位待遇按雲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管理相關規定執行;
(二)崗位職責按雲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管理相關規定進行考核;
(三)根據《雲南省設立省級博士後站實施辦法》(雲人社發〔2017〕110號)規定,博士後可申報雲南省博士後科研基金和定向培養計劃;
(四)設站單位擁有雲南省光電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不僅爲博士後提供良好的實驗條件,而且對高質量科研成果(論文、發明專利、專著等)給予獎勵。
三、申報程序及材料
(一)申請人與設站單位取得聯系,遞交個人簡曆及進站申請,並征得同意。
(二)申請人向流動站提交以下材料:
1.《雲南省博士後進站申請表》(一式2份);
2.《雲南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站單位學術部門考核意見表》(紙質1份);
3.《雲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研究人員政審表》(紙質1份);
4.兩位本學科領域博士生導師的推薦信;
5.身份證、護照(外籍人員)、港澳台人員身份證明材料原件及複印件;
6.博士學位證書複印件。申請進站時,未能提交博士學位證書的,可由學校或學位主管部門出具同意授予博士學位證明辦理進站,進站6個月內須將博士學位證書交流動站核驗;國(境)外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學位認證書(外籍人員可提供中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學位認證);
7.近半年體檢報告;
8.定向、委培博士畢業生申請進站的,須提交原工作單位同意脫産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證明;
9.無人事(勞動)關系人員(含辭職人員)需提供原單位人事部門解除人事(勞動)關系證明或《辭職證明》,國家公務員辭去公職須提供《公務員辭去公職批准通知書》,上述材料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原則出具。
(三)流動站組織合作導師、相關專家對申請人材料進行審查、並進行面試,確定人選後報學校博士後流動站管理辦公室。
(四)學校報省博士後管理辦公室審批。
(五)辦理進站手續。
四、博士後合作導師
(一)合作導師及研究方向
姓名 |
研究方向 |
電子郵箱 |
石俊生 |
顔色、圖像與視覺信息處理 |
shi-js@263.net |
季 旭 |
太陽能冷熱電利用、太陽聚光技術、太陽能空調技術 |
jixu@ynnu.edu.cn |
劉應開 |
光電材料與器件 |
liuyingkai99@163.com |
刘 刚 |
生物光譜技術 |
gliu66@163.com |
楊培志 |
新型光電材料及太陽電池、低維材料及其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
pzhyang@hotmail.com |
(二)合作導師簡介
石俊生 男,1960年11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現爲雲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光學學會光電技術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常務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與系統集成分會第三屆常務理事、中國圖像圖形學學會三維成像與顯示專業委員會委員,雲南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雲南省高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顔色科學與技術、光電成像與圖像處理技術、人眼視覺特性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研1項;主持完成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雲南省教育廳重大專項2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5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8項。獲得雲南省自然科學與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
季旭 男,1976年5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带头人,“云南省高校中低品位洁净能源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师。主要从事太阳能利用、太阳聚光技术、太阳能制冷、直接蒸发空调、太阳能冷热电联供、太阳能蒸汽产生、太阳能咸水淡化及相关控制系统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长期担任本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Solar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审稿人。
劉應開 男,1970年1月生,汉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半导体单晶纳米材料纳米器件设计、二维层状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50篇(SCI)(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达1000余次,单篇论文被他人引用达226人次。发表论文所在期刊一半以上居学科前沿如Advanced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Nanotechnology、Chemical Communications、Sensors & Actuators B等。
劉剛 男,1966年2月生,漢族,博士研究生畢業于華南師範大學光學專業,現爲雲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開展利用紅外光譜和拉曼光譜進行大型真菌鑒別、植物葉子、農作物病變診斷、作物種子檢測、以及中藥材鑒定等研究。主持完成2項國家自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人才計劃項目,主持完成“雲南省高校光譜技術及應用科技創新團隊”建設項目。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0余篇。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楊培志 男,1966年5月生,白族,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学专业,现为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博士生导师,《红外技术》编委。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云南省高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效太阳能利用材料与器件研究。主持或承担了国防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教育部博导基金等多项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78篇。申请发明专利56件,授权26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近年来在新型太阳电池领域开展了多项创新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被评为2016年十大光伏前沿技术、入选2016年世界前沿基础交叉科學研究进展。
五、申報時間
學校博士後管理辦公室常年受理省級博士後研究人員招收工作。
六、聯系方式
1、雲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梁勇 電話:0871-65941539
2、“光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省級)
聯系人:孫麗存 電話:0871-65941168
電子郵箱:407102542@qq.com
聯系地址: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聚賢街768号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邮编:650500
重要補充:請各位應聘人員將上述材料及時發送以下郵箱:407102542@qq.com,郵件標題請注明“光學工程博士後招聘(省級)”。
雲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管理辦公室
2021年5月14日